关于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偏高问题的讨论
1、循环流化床锅炉发展概况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是国内外公认的一种洁净煤燃烧技术。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煤种适应性广、燃烧效率高、环境性能好、符合调节范围大和灰渣综合利用等优点,近十年来在工业锅炉、电站锅炉、旧锅炉改造和燃烧各种固体废弃物等领域得到迅速的发展。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何解决煤炭燃烧设备降低NOx\SO2大气污染物排放、改善环保减轻温室效应、低成本的设备投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便于劣质煤综合利用、尽量处理固体垃圾燃料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成为煤炭燃烧和综合利用设备发展和应用的关键所在。在这样的客观现实情况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普遍运用就成为多数用户的首选燃烧设备,较好地解决了上述矛盾。1981年国家计委下达了“煤的流化床燃烧技术研究”课题,清华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分别率先开展了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的研究,标志着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研究和产品开发技术正式启动。我国已引进一台Alstom公司的1025t/h的常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及相应的关键配套设备,在四川白马电厂建立300MW循环流化床示范工程;同时国家电力公司热工研究院夜设计了300MW循环流化床锅炉方案标志着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将朝着大型化方向发展。现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CFB机组数量最多、总装机容量最大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2、循环流化床锅炉目前存在的问题
由于CFBC锅炉的特殊发展背景,其技术方面必然存在较多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克服和解决。根据我们的经验,目前国产循环流化床锅炉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明显缺点。 诸如:
2.1锅炉受热面磨损严重
炉内固体颗粒强烈的摩擦,使受热面磨损严重,成为发展流化床锅炉大型化的首要困难。由于设计和施工工艺不当导致的磨损问题。炉膛、分离器以及返料装置内由于大量颗粒的循环流动,容易出现材料的磨损、破坏问题。一些施工单位对循环流化床内某些局部部位处理不当,出现凸台、接缝等,导致从这些部位开始磨损,然后磨损扩大,导致炉墙损坏。
2.2容易发生堵煤和床温不均匀故障
循环流化床锅炉对燃料的水分、颗粒度以及燃料的流动性十分敏感,普遍存在落煤管、煤仓给煤斗、碎煤设施、给煤机本身的堵塞和泄漏。
2.3炉膛、分离器以及回送装置及其之间的膨胀和密封问题
特别是锅炉经过一段时间运行后,由于选型不当和材质不合格,加上锅炉的频繁起停,导致一些部位出现颗粒向炉外泄漏现象。
2.4炉膛温度偏高以及石灰石选择不合理导致的脱硫效率降低问题
早期设计及运行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片面追求锅炉出力,对脱硫问题重视不够,炉膛温度居高不下,石灰石种类和粒度的选择没有经过仔细的试验研究,导致现有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效率不高,许多锅炉脱硫系统没有投入运行,缺乏实践经验的积累。
2.5灰渣综合利用率低的问题。
一般认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灰渣利于综合利用,而且利用价值很高,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灰渣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或者只进行了一些低值,需要进一步做工作。
2.6点火过程的操作比较繁琐,考虑因素较多。
2.7风机厂用电率较高。
2.8飞灰含碳量高的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连续、安全、经济运行,还带来了维修工作量大、运行费用高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飞灰含碳量高进行探讨。
3、飞灰含碳量的影响因素及应采取的措施
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飞灰含碳量的主要因素如下:
3.1燃料特性的影响。
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种适应性广,但对于已经设计成型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只有在燃烧特定的煤种(即设计煤种)时才能达到较高的燃烧效率。由于煤的结构特性、挥发份含量、发热量、水分、灰份的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效率有很大差别。我国主要按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含量对煤进行分类,按照挥发分含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将煤分成无烟煤、贫煤、烟煤和褐煤等。挥发分含量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煤形成过程中碳化程度的高低,与煤的年龄密切相关。不同煤种本身的物理组成和化学特性决定了它们在燃烧后的飞灰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特性。东南大学收集了山西大同烟煤、广西合山劣质烟煤和福建龙岩无烟煤等几种典型煤种在电站锅炉中燃烧生成的飞灰,制成样品,用扫描电镜进行了微结构分析。收到基灰发分含量为10%的广西合山劣质烟煤所生成的飞灰大部分是较密实的灰块,表面不光滑,没有熔融的玻璃体形态存在,大部分粒子的孔隙率都较小,仅有少数球状空心煤胞出现,但孔隙率也不大,壁面较厚,表面粗糙。该飞灰形态表明,该煤种燃尽率不高,取样分析其飞灰含碳量为10%左右。福建龙岩无烟煤挥发分含量较低,只有4%左右,属典型难燃煤种,表现为着火延迟、燃尽困难。虽然发热值高,燃烧时火焰温度可达1500℃以上,但燃尽率低,生成的球状煤胞中绝大多数为无孔或少孔,虽然也出现多孔薄壁球状煤胞,但数量极少。无孔或少孔的球状煤胞表面很光滑,有熔融的玻璃体形态存在,对燃尽是极为不利的。从煤粉锅炉种采取飞灰样,分析其含碳量在10%以上。山西大同烟煤飞灰中虽然也发现有极少部分少孔的密实球状煤胞,但绝大部分为多孔的疏松空心煤胞和骨质状疏松结构煤胞,这两种煤胞的孔隙率很大,这样就形成了很大的反映表面积,对煤粉的燃尽十分有利,因而这种烟煤的飞灰含碳量很低。
3.2锅炉床温的影响。
和煤粉锅炉炉膛温度高达1400~1500℃相比,循环流化床运行温度通常控制在850~900℃之间,属低温燃烧,在此条件下煤粒的燃烧速率较煤粉炉低得多,加上流化床内颗粒粒径比煤粉炉内煤粉粗得多,所需的燃尽时间也较长。提高锅炉床温,能够有效降低飞灰含碳量;相反,锅炉床温低,飞灰含碳量自然就高。当然尽量提高锅炉的运行负荷百分比,也能令锅炉床温升高,一次通过燃烧室燃烧的粒子(分离器收集不下来的粒子)燃尽度自然也较高,飞灰含碳量就低;相反,飞灰含碳量就高。
3.3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
一次风作用是保证锅炉密相区料层的流化与燃烧,二次风则是补充密相区出口和稀相区的氧浓度。调整好一二次风的配比,有效地降低飞灰、灰渣含碳量,是保证锅炉经济燃烧的主要手段。运行中适当提高过量空气系数,增加燃烧区的氧浓度,有助于提高燃烧效率。但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超过一定数值,将造成锅炉床温下降,炉膛温度下降,总燃烧效率将下降,风机电耗增大。所以在符合变化不大时,一次风量尽量稳定在一个较合适的数值上,少作调整,主要靠调整二次风比例来控制密相区出口和稀相区的氧浓度。同时总风量的大小也能影响旋风分离器的效率,分离器入口截面不变,总风量越大,切向进口烟速越高,分离器效率越高,但同时流阻越大,风机电耗及二次风夹带也越大,因此一个合适的总风量也是运行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总风量的大小,一二次风的配比,与锅炉负荷、煤种等有关,通过进行燃烧调整试验可建立锅炉不同负荷与一二次风量配比的经验曲线或表格,供运行调整时参考。
3.4入炉煤的粒径和水分的影响。
颗粒过大,一方面床层流化不好,另一方面,碳粒总表面积减少,煤粒的扩散阻力大,导致反应面积小,延长了颗粒燃尽的时间,颗粒中心的碳粒无法燃尽而出现黑芯,降低了燃烧效率,同时造成循环灰量不足,稀相区燃烧不充分,出力下降。另外,大块沉积,流化不畅,局部结焦的可能性增大,排渣困难。颗粒过小,床层膨胀高,易燃烧,但是易造成烟气夹带,不能被分离器捕捉分离而逃逸出去的细颗粒多,对燃尽不利,飞灰含碳量高。通过实验发现:颗粒太小,由于煤粉在炉内停留时间过短,燃不尽,飞灰含碳量就大。相对而言,燃用优质煤,煤颗粒可粗些;燃用劣质煤,煤颗粒要细些。所以对于不同的煤质要调整二级破碎机的破碎能力来调整煤的粒度。煤中水分过大不仅降低床温,同时易造成输煤系统的堵塞,故对于水分高的煤进行掺烧。
3.5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影响。
分离器分离效率高,切割粒径小,飞灰含碳量低;相反,分离器分离效率低,切割粒径大,飞灰含碳量高。经过2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使用的高效分离器有三种:上排气高温旋风分离器、下排气中温旋风分离器和水冷方形分离器。飞灰再循环倍率的影响。飞灰再循环的合理选取要根据锅炉炉型、锅炉容量大小、对受热面和耐火内衬的磨损、燃煤种类、脱硫剂的利用率和负荷调节范围来确定。
3.6除尘灰再循环燃烧的影响。
对难燃尽的无烟煤,采取分离灰循环燃烧之后,飞灰含碳量仍比较高。为了进一步降低飞灰含碳量,一个比较有效的措施是采用除尘灰再循环燃烧。德国一台循环流化床锅炉,当分离灰再循环倍率为10~15时,飞灰含碳量仍有23%左右。为了降低飞灰含碳量,采用了除尘灰再循环燃烧。当除尘灰再循环倍率为0.3时,飞灰含碳量降低到了10%左右;除尘灰再循环倍率为0.6时,飞灰含碳量降低到了4%。
4、结论
降低飞灰含碳量的措施有多种,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经济最实用的措施。我公司自两台循环流化床锅炉投运以来,始终坚持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认真探索研究,与兄弟单位加强交流,技术公开,从不固步自封,多次举行技术交流会议,积极推动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健康发展。但是,对于循环流床锅炉我们尚不能完全掌握,尚不诸多优势未得到充分体现,与传统煤粉炉相比还有诸多不足,还有待我们更加深入地去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德昌,陈汉平等.我国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发展现状和建议[M].2003
[2] 刘德昌等.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及事故处理[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 冯俊凯等.循环流化床燃烧锅炉正常运行的规律[M].2000
[4] 程乐鸣等.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热力计算[M].
[ 5 ] 路春美等.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与运行[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福建晋江热电有限公司 林伟杰